少年的危機,家長如何化解?

  新聞資訊     |      2020-10-28 17:05:27


2018年《中國青年發(fā)展報告》顯示,我國17歲以下兒童青少年中,約3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的困擾。

根據《中國兒童自殺報告》指出,在中國,每年約有10萬青少年死于自殺。

一項在上海開展的研究表明,僅上海地區(qū)就有24.39%的中小學生曾有過一閃而過消極想法,認真考慮此想法的達到了15.23%。

某輿情監(jiān)測數據顯示,截止上半年,網絡關于“學生自殺”相關事件傳播量達89327篇。

青少年心理危機從來都不是能夠回避的問題。

青少年心理健康需要全社會的關注和理解。


關注突然暴躁或沉默的TA



對于父母日常生活中的管教,孩子變得暴躁易怒,這時家長需要警覺,孩子可能遇到了難以啟齒的困難,需要家長主動提出關懷和幫助。

排除個性因素,這時的危機系數高于暴躁,孩子可能放棄了傾訴和求助的欲望,變得逆來順受甚至產生了消極想法。

建議:家長需要嘗試接納孩子的情緒變化,啟發(fā)孩子傾訴的欲望,對于孩子訴說的困擾和煩惱更要表示接納和理解,避免言語上的輕視。



正視孩子生病的事實



很多家庭在孩子癥狀初期或者診斷初期都會否認患病事實,家長不斷給孩子強調“你沒有生病”,“這不是生病”的概念,使孩子產生自卑心理,對自身諸多問題予以掩蓋和修飾,最終導致疾病加深。

也有家長會在早期日常中對心理問題的解釋出現偏差,無形中將抑郁與“自殺”聯系起來,使孩子對自己的相關癥狀非??謶趾徒^望。

建議:使用正規(guī)的科普宣教資料,給孩子樹立正確的心理健康觀念;對于孩子生病這一問題,采取科學的治療方式,并且營造安全、減壓、溫暖的家庭環(huán)境。




如何回答“活著沒意思”



日常生活中,家長偶爾會聽到孩子說“活著沒意思”等抱怨的話,這些話大多被家長們一句“別瞎說”壓制了更多的內涵。孩子的抱怨來自哪里?是同學那里聽說的、還是他們的內心想法的試探,這是家長需要關注的。

建議:這時候家長們首先要接納孩子這種情緒表達,對他正在經歷的壓力予以理解;其次,不要回避談論這個話題,“你有這樣的想法嗎,和我說說”比“你可不許有這種想法”更讓孩子張口訴說。另外,近期除了更加關注孩子,也可適當通過老師和同學更全面地了解孩子近況,以便進一步解除潛在危機。



居家需要的家庭環(huán)境



存在心理問題的青少年都存在敏感、脆弱的心理特點,中重度的青少年可能需要居家治療休養(yǎng)。除了維持系統(tǒng)的治療,家庭環(huán)境對于青少年心理康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。因為大多心理問題都與其所在環(huán)境有莫大關系,而青少年心理問題高發(fā)的環(huán)境因素往往是學業(yè)壓力和親子矛盾。

建議:家長要暫時減少對孩子學業(yè)或其他壓力源的分析和評價,更要避免家庭內部沖突。同時,家庭調整心態(tài)做好持久治療的準備,互相支持、共同面對。